摘錄自音響論壇138期
只要對味,就會好聽
Argentech ATG-66訊號線
張峰嘉
這組訊號線最吸引我注意的部分,是在細節、堂音、定位、音場、高頻延伸等的表現……讓我有不捨得拔下來的心情。即使它還不能算是好得無與倫比,但是我的系統與個人喜好就是與它特別對味。
試聽搭配器材
訊源:Micromega Drive 1/Audio Note DAC1。擴大機:Musical Design
SP-1/D-140,TAG McLaren 60iRV,Marantz PM-17。喇叭:Elac CL-132。參考訊號線:Furutech
SSP-1、Furutech Reference、Sil-World K2000。其他線材:Audioquest Crystal喇叭線,Power
Source XP電源線。
試聽軟體
Michel Jonasz:La Fabuleuse Bistoire De Mister Swing(WEA 2292-42338-2)
諏訪內晶子:提琴驚艷(Phlips PHCP-11128)
Mighty Sam McClain:Sledgehammer Soul & Down Home Blues(Audioquest
AQ-1042)
Carol Kidd:All My Tomorrows(Linn AKCD 005)
Shirley Horn:I Remember Miles(Vierge 557 199-2)
Burmester CD-03
一組所謂「好」的訊號線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?要像白水晶一樣,晶瑩剔透、一絲不茍?要像詹姆斯•龐德一樣,粗中帶細、自信滿滿?要像美女一樣,穠纖合度,曲線玲瓏?還是要像香水一樣,層次分明、盡顯風格?
幾個月之前我到國產廠商昕樂音響訪問主事者王先生,當時他曾經花了一些時間描述自己對銀質線材的觀念。在他的想法中,大多數音響迷對銀線都存有一股既定的刻板印象,總是認為銀線對高頻的表現會比較明顯
─
很多人都只是試用過一組銀質線材,就下了這樣的評語。相對的,如果能夠把整組系統的線材一起換成銀線,甚至連保險絲都換,它所得到的結果一定與原有印象有著很大的出入。這段話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,所以每次我在試聽線材時,總是會刻意的將銀線與銅線交叉試聽,與他所描述的狀況驗證一番。
設計基礎理論
在訪問的同時,他也拿了一組Siltech線材和自家的Argentech銀線作比較,讓我聽聽看其間的差異。確實,在全套昕樂的系統上,Argentech銀線確實表現得非常好,系統所呈現出來的整體平衡性也高出Siltech許多。這下子讓我對這款銀線產生了興趣,想瞭解一下它在我的系統上是否也一樣出色,所以後來就義不容辭的接下這份ATG-66試聽報告。
通常我拿到一組陌生的線材,就是先查看線材與端子的銲接點是否完善,因為再好的線材如果沒有良好的銲工,聲音表現也不會完全。拆下ATG-66訊號線的端子蓋後,可以清楚地看見它的所有銲點
─
不是我對昕樂偏心,他老兄的銲工真是非常好,不但銲點工整飽滿,看不到因為焊接時間過久而產生質變的灰霧化現象,也沒有外皮剝離過長的狀況,由此幾乎可以窺見他製作線材的用心程度。
據王先生表示,Argentech線材為德國進口的6N純銀線,這組訊號線的線身是由四層披覆所組成,每股銀線先以鐵弗龍作絕緣披覆,再以金屬遮蔽網套住全部的銀線,如此做的原因是為了隔絕空中隨時出現的電磁波干擾。當這些干擾出現時,這層金屬遮蔽網可以適時的將之導入地端,這樣才不會影響聲音的表現。在金屬遮蔽網外層又套入一層浪管,目的是要增加線身的硬度,避免銀線的結晶遭受破壞。最外層的塑料網層除了美觀外,當然還肩負有隔絕雜訊干擾的作用。ATG-66這組線材就是經過這上述層層的披覆,造就了不算細的線身外徑。
ATG-66除了剛剛所談過的披覆層外,它的設計理論也是特點。據代理商表示,它的基礎理論與李茲線有異曲同工之妙:李茲線是以多蕊的漆包線為基礎,再加上其他的披覆層構成;ATG-66則是以銀線披覆鐵弗龍的方式作絕緣。它們同樣都是採用多蕊結構,每一蕊線也是單獨做絕緣。不過,由於李茲線是銅材質,ATG-66則是銀線,在不同的基本條件下無法強作比較,因此很難去論斷這二組以類似理論製作出來的線材到底孰優孰劣。
豐富的細節與層次感
談完基本結構,接下來應該進入試聽過程與聲音表現的正題了。最近編輯部同仁幾乎人手一張Burmester
CD-03,理由很簡單,錄音一流、選曲一流,所以我也不能免俗的去找了一張。這張CD的第10首樂曲是一闋中國鼓的演奏,此曲不僅聲勢驚人,間且氣勢磅礡,因此用它來測試器材的低頻,衝擊性再強不過了!經由ATG-66的表現,我聽到的鼓聲不僅鼓皮彈波清晰,層次感也比我常用的那幾組線材明顯、豐富,但是厚實感與重量感則是稍微的不足。ATG-66的鼓皮會繃得比較緊,不像三組參考線那般的輕鬆,這一點誰表現得比較好,我倒是覺得見仁見智,因為一種是帶有透明感但鼓皮繃得緊,另一種則是鼓皮鬆緊適中但是透明感不足。今年大年初一時,我到廟裡去燒香拜拜,站在大鼓旁邊聽了很久,憑著當時對鼓聲的新鮮記憶,回家之後馬上就播放音樂進行比較。雖然不同的鼓會有不同的表現,但是基礎的本質是一樣的,鐘鼎山林各有所好,這個部份我是覺得各有各的特色。
Carol Kidd的嗓音在這組訊號線傳導下,展現出一股少女的青春氣息(當然,她的年紀已經很大了),聲音清、柔、嘹喨,人聲感情的釋放更直接、更不假思索。Shirley
Horn歌聲的滄桑感比參考線濃了幾分,高音頻段的表現雖然沒有參考線的圓潤,但這可能是由於細節豐富與極高頻段延伸較佳所產生的聽覺差異,因為它並不會有刺耳的不悅感。「All
My Tomorrows」第六首樂曲裡爵士鼓的銅鈸,所發出的聲音就很細膩不刮耳;同曲中的薩克斯風,也展現出良好的光輝度。
獨特的聲音魅力
諏訪內晶子的小提琴演奏,擦弦質感的絲絲澀味呈現得相當豐富,但是琴箱的共鳴度沒有參考線來得好,松香味也淡了些。二組線材在諏訪內晶子的「提琴驚艷」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,一種是以接近真實樂器的音色見長,另一種則是具有圓潤的美感,這種差異真是令人莞爾。在馬友友的「Solo」中,二組線材的差異性與「提琴驚艷」差別不大,但是ATG-66的清晰度明顯的勝過參考線,或許是因為它們的製作方式不盡相同,其中包括材質、披覆、製作方式等,所以在表現上互有的差異是可以接受的。
總結而言,這組訊號線最吸引我注意的部分,是在細節、堂音、定位、音場、高頻延伸等的表現。在一般的狀況下,我的參考喇叭高音頻段會比其他喇叭的量感來得多;以這個條件來看,如果用了質素不佳的銀質線材,那麼聲音的表現肯定會很難看(還是『很難聽』?)三、兩下就會被我扔到一邊難見天日。不過,Argentech
ATG-66這組訊號線,卻讓我有不捨得拔下來的心情(這是我第一次用如此強烈的形容法),即使它還不算是好得無與倫比,但是我的系統與個人喜好就是與它特別對味。
營業時間PM:14:00~21:00 Tel:0931168249 王先生(聯絡)